2025年07月01日 星期二
新时代 星青年 新未来

星火传承路 | 在大潜山的年轮里听见脚步的回响

发布日期:2025-06-24 浏览次数:136

【编者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与营养剂。安徽这片英雄辈出的热土,蕴藏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丰厚矿藏。作为新时代的星青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忠诚爱国者、坚定执火者、勇敢追梦人,其最深厚的根基正在于对历史的铭记与传承。走进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正是要“用脚步丈量信仰”,在革命先辈奋斗过的地方,触摸历史的温度,汲取信仰的力量。用一次行走的记录,追寻一场深植于血脉的精神溯源,践行一次星青年文化内核的实践。

学史以明理增信,崇德方力行致远。通过实地寻访,我们引导绿海学子深刻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在鲜活的历史场景中感悟“爱国、担当、自强、闪光”的真谛。

我们坚信,每一次对红色基因的寻根,都是对星火初心的擦拭;每一次对英雄足迹的追随,都是对时代使命的确认。让星青年学子在历史的回响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成长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阔征程,这正是《星火传承路》系列报道的核心价值与时代意义。


在大潜山的年轮里听见脚步的回响


六月的大潜山,草木的呼吸都是滚烫的。背包压着肩膀,汗水沿着鬓角蜿蜒而下,脚下的路在晨光里延伸,仿佛没有尽头。我们这一群绿海星青年,就这样用脚步叩问着肥西的土地,走向那座隐在群山怀抱中的圩堡——刘铭传故居。不是为了完成课业,更像是赴一场与历史久别的重逢。

踏入刘老圩的门槛,时光陡然变得凝重而缓慢。指尖触碰到青灰色的砖墙,凉意瞬间沁入皮肤,那粗粝的斑驳感,仿佛是历史书翻动时留下的折痕。吊桥静默,壕沟幽深,它们不再是纸页上冷冰冰的“防御工事”,而是当年那位淮军将领卸甲归田后,依然保留在骨子里的警觉。我站在钢叉楼下,想象着百余年前此间的灯火,是否也曾彻夜不熄,映照着主人运筹帷幄的身影?风穿过回廊,带来莲花池若有似无的清气,那一刻,“解甲归田乐,清时旧垒闲”的诗句,忽然有了具体的模样,是砖瓦草木间流淌的恬淡与苍茫。

那棵广玉兰,是此行最深的印记。它就在西洋楼前,枝叶亭亭如盖,浓绿得几乎要滴下墨来。听老师讲解说,这是中法战争后慈禧赐下的树苗,由刘铭传亲手植于故土。一百二十年的光阴,在它虬劲的枝干上刻下无声的年轮。我仰头,阳光透过肥厚的叶片筛下细碎的光斑,落在脸上,也落进心里。多么奇妙,眼前这撑起一片浓荫的生命,竟曾是一个王朝风雨飘摇的见证,一个将领荣辱沉浮的陪伴。它静默伫立,却比任何激昂的宣讲更能让我触摸到历史的温度——那份对故土的眷恋与守护,如同这树深扎于大地的根系,沉默而坚韧。

纪念馆里,脚步放得更轻。四水归堂的院落中央,那象征肥西与台湾的台地轮廓清晰。刘铭传的雕像面向东南,目光似乎穿越了海峡的波涛与岁月的尘烟。玻璃展柜里,一张张泛黄的公文、一幅幅描绘铁路与煤矿的蓝图,无声讲述着“台湾近代化之父”在孤岛上的筚路蓝缕。同行的杨泽浩轻声念着那些“第一”:第一条铁路,第一座煤矿……他的声音里有种异样的激动。那一刻,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它化作了那个站在我们身边、同样年轻的灵魂眼中闪烁的光——一种被先辈的开拓精神点燃的、渴望效仿的光芒。

返程的山路,竟飘起了阵雨。雨丝清凉,洗去跋涉的燥热。我们踩着湿润的泥土,彼此无言,只有脚步声在寂静的山林间回响。来时步履丈量的是地理的距离,归时心头沉淀的却是历史的纵深。李王勇说,汗水的印记是成长的隐喻。我想,这趟寻根之旅,我们寻到的不仅是铭传先生的故事,更是将一种名为“家国”的宏大叙事,悄然种进了自己年轻的血脉里。它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圩堡砖墙的触感,是古树荫蔽下的清凉,是纪念馆里雕像那凝望的眼神,是徒步后浑身酸痛却内心充盈的真实。这粒星火,已在我们心头点亮,它微弱,却足够在未来的长路上,映照出自己的方向。

【星青年说】

经贸旅游学院2024级学生李王勇:

踏入铭传故居,厚重的历史气息裹挟着淮军往昔的风云扑面而来.指尖抚过斑驳的砖墙,陈列的旧物无声诉说着先辈们在此谋划家国、浴血拼博的岁月,书本中冰冷的文字化作鲜活的历史长卷在眼前铺展。烈日下额头沁出的汗珠,被阳光炙烧的体感,都成了沉浸式探寻历史的独特印记,恰似星青年经得住打磨的成长隐喻--先辈在烽火中淬炼,我们在汗水中感悟传承的真谛。

凝视故居的每一处细节,忽然读懂虽星青年文化中利他共生的深刻内涵:先辈们舍生报国的大我情怀,是跨越时空的利他精神;而我们追溯历史、传递薪火,正是让青春价值与家国记忆共生共荣.这场旅程不仅是观景,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星青年文化从抽象的理念化作滚烫的信念,激励我们以经世致用的担当,将“成就一学生,幸福一家庭”的期许融入实践,让淮军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璀璨光芒,续写属于当代青年的奋斗篇章。

工商管理学院2024级学生杨泽浩:

在刘铭传的故居,我第一次见到那么高大的合肥市花广玉兰,令人流连忘返,在这个过程中风都在为我们呐喊,太阳也为我们绽放光芒,空气中都是幸福的充满英雄典故的味道,后面驱车去了刘铭传英雄纪念馆,让我更加了解了红色经典,还有那些人和事迹,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大力发展近代化事业。他修建铁路、开办煤矿、改革邮政、发展航运、推行教育改革等,为台湾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被誉为“台湾近代化之父”等等这些事迹,我心中感慨万分,一定以他们为榜样,继续弘扬红色文化。

我们沿环山路开始了下午的徒步之旅,在这个过程天灰蒙蒙下起了雨,好像在为我们庆贺,环山徒步的过程虽然短暂但是很开心,仿佛我们更加像知己,亦师亦友,这些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但过程丰富又值得回忆,希望下次还能有这样的旅行和学习机会,学习星青年文化。

工商管理学院2024级学生罗正伟:

昨天去参观铭传故居,真的收获超多!一踏入那古色古香的大门,仿佛瞬间穿越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作为星青年,我深知淮军在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淮军由李鸿章组建,是为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而诞生,却在时代浪潮中成为晚清重要的国防力量。刘铭传就是淮军里的杰出将领,他带着大潜山五百余众组建“铭字营”,开启了传奇征程。

站在故居里,看着那些古朴的建筑,能想象到当年淮军将领的意气风发。刘铭传率铭字营进驻上海时,被外国人嘲笑为叫花子兵,但他们没有气馁,换装洋枪洋炮、聘请外国教习,不断提升战斗力。后来,刘铭传抗法保台、建设台湾,在台湾创下诸多“第一”,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次参观,让我对淮军往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有辉煌也有遗憾,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新一代青年,在新时代勇敢拼搏,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图/徐樊 文/星青年网编辑部 复审/徐樊 终审/韩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