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青年”——伟大复兴新征程上 一支奋发有为的新生力量
发布日期:2023-10-24 浏览次数:1970
陈孝云
一、引言
“星青年”是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是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青年人才群体,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年人才群体,是具备开阔的视野、不断提升自身价值、持续为社会奉献自身价值的闪耀着综合价值光芒的青年人才群体。
“星青年”是对伟大的“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青年”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星青年”接力赓续了党的历代领导人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年的期望与指导,所以形成了特有的优秀素质。
从“五四”运动开始,每个时代的青年中的佼佼者都承担了时代所赋予的光荣使命,广大青年才俊在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关怀和指引下,茁壮成长、奋发图强,逐步成为每个时代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主力军。目前,中国共产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之中。这一时代的“星青年”赶上了千年不遇的伟大机遇期,广大“星青年”们在继承前辈青年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修炼和提升自身的价值,持续地为社会奉献自身的价值,必将在这个伟大时代绽放自己的光芒。
在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引领下,每一个时代的优秀青年群体都成为了那个时代革命和建设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星青年”是对这一传统的赓续,是建立在对历代领导人指导优秀青年群体所形成的优质要素的了解、掌握、实践和提升的基础上。
二、党的历代领导人对青年的寄语
(一)毛泽东——“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
1、青年是革命的主力军
毛主席在青年时代,对当时中国暮气沉沉的“老大中国”状态非常担忧,十分推崇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他通过办《湘江评论》、开平民学堂、乡村走访等方式致力于唤醒当时的广大青年投身到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的行动中去,为当时“风雨如晦”的社会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清新之风,为后来一系列革命行动发现和培养了人才,奠定了群众基础,作好了关键的社会准备。
“五四”运动是一个世纪前“新青年”走上历史舞台的里程碑。当年,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是一批被唤醒的中华民族的杰出青年,作为“五四”旗手的陈独秀40岁、李大钊30岁、鲁迅38岁;主要代表人物:胡适28岁,傅斯年23岁,罗家伦22岁;后来的革命家:毛泽东26岁,周恩来21岁,瞿秋白20岁。
据统计,通过“五四”运动成长起来的革命家平均年龄才22.87岁。当时,正是这样一批“新青年”成为引领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的十位青年,在“五四”运动爆发时的平均年龄只有20岁,共和国十位大将在当时的平均年龄更是只有15.8岁,他们正是在“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的大潮影响下,才投身革命洪流,后来成长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2、青年要具备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
毛主席多次强调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在他早期的文稿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人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言论并加以注解。自强不息一词源自《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这句话的解读不能仅从字面意思入手,否则就不能完全理解自强不息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核心密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先生考证,《易经·乾卦》是中国古人对天象观测记录的抽象化总结的成果。“乾卦”的内容所反映的是中国的古人通过对天象的观察以确定时间的过程。在那个时代谁能够给人民以准确的时间,谁就是人民心目中的统治者,这个统治者就是乾卦中的“君子”。“君子”群体通过长时间地代际相传、持续不断地观测天象,掌握了时间的密码,进而发现了天象规律与人间规律具有一致性——“天人合一”规律,并逐步发现这些规律背后还有一个终极性的决定力量,老子在《道德经》中把此力量称为“道”。“道”这一宇宙终极力量的发现,正是中国上古“君子”们发扬自强不息精神,持续观察、总结、实践、再总结的结果。可见,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对真理的追求与运用,自强不息也是这种精神的内核。
毛主席继承了自强不息、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心,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使之与客观实际与客观规律相契合。
“星青年”就是在毛主席思想的指引下,传承了“自强不息”中所蕴藏的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并致力于将其内化为自身基本素养之一。“星青年”需要认真领会自强不息的真意,通过自身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勇往直前的实践精神,不断地去认识客观世界,进而认识真理、运用真理。
同时,对于真理的追求与运用还蕴含了“知行合一”的精神,“知行合一”也是“星青年”的另一个重要的基本素养。王阳明认为“知”和“行”本来一体,只是因为人们的嗜欲才产生了“知行合一”的障碍,这种障碍其实是主观欲望的膨胀所造成的主观认知与客观规律相分离的结果。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明确给出了这种障碍的解决办法: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逐步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星青年”需要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这一重要方法论,破除自身主观思维中对于客观认识的障碍性因素,不断地在实践中打磨自己,增长对客观规律的认知、掌握、应用的“知行合一”的本领。
3、青年要培育“元气”
毛主席高瞻远瞩,视野宏阔,气魄宏达,特别钟情于未来的发展,所以他对未来的有生力量——青年特别偏爱。毛主席鼓励青年要有志气、热气、生气、豪气、朝气……这些气共同构成了青年人的元气。元气在中华文化中是一个生命根本性概念,是一个生命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毛主席引导广大青年,通过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志气,培养真心地为人民服务的热气,激活生生不息、不断进步的生气,激发敢为天下先、舍我其谁的豪气,保持持续提升、不断更新的朝气,来培育青年自身成长的“元气”,这也是青年为社会做出价值贡献的“底气”。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毛主席于1957年在莫斯科对中国青年留学生们说的这句话,至今依然对广大青年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当年在莫斯科聆听毛主席讲话的那一批留学生,回国后都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生力量,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后来成为了各条战线上的领军人物,其中还有一部分佼佼者成为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二)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1、远大理想与细小工作
邓小平同志强调:“青年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远大理想是青年前进的方向和动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完成细小工作的积累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具体步骤。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老子的“为大于其细”哲学思想的传承和当代化的描述。
这一思想引导青年既要树立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相匹配的远大目标,又要从当下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做事的过程中应用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所指引的主观对客观的认知方法,探寻、发现、把握每一件事的客观规律,同时涵养和提升自身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所形成的神圣性要素,并通过这一神圣性要素在工作中的应用,把每一件小事都做成精品。“星青年”的基本素养之一——“内圣外王”正契合邓小平同志这一对青年成长的指导思想。
2、敬畏法规与维护公共利益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青年要遵守纪律,加强对法制的学习。法的本质是宇宙终极决定力量“道”在人间的表现形式,其基本作用是调节人的各种不合道的行为,让人类社会在“道”的法则下和谐发展。“真理”,是“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表述方式,它们所指向的宇宙终极力量是一致的。
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人以“真理”为切入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求真理的特质为纽带,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诞生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以维护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遵循通过“实事求是”的方式探知的客观真理性规律为基准进行的。在此基础上建立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是“真理”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是对广大人民利益的保障工具。
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是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保障工具,对法规的敬畏与遵守就是对广大人民公共利益的维护。敬畏法规与维护公共利益是对广大青年为社会做贡献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青年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生力量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具备这一基本素质的核心要素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基础是对“道”所代表的终极真理性规律的敬畏和遵循,知与行在“道”的层面本为一体,知和行不能一致是因为人的主观没有真正的知“道”、敬“道”和循“道”。因此,要做到“知行合一”,就必须首先做到对终极真理的认知与敬畏,其在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就是对遵循真理性规律而制定的法规的敬畏与遵守。
3、为人民的利益作贡献的信念
邓小平同志强调“使青年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青年的志向如果是建立在只为自身谋利益的基础上,最终自身的利益并不能如愿实现,因为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社会单独生存和发展,个人利益要从社会中取得,而从社会中获取利益建立在为他人做贡献的基础上,只有个人的价值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个人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这正是“合作共享”这一“星青年”核心素养的基本逻辑,邓小平同志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看到并提出了这一观点,这是党的领导人应用“实事求是”的真理认知方法对青年成长的客观规律认知的结果,是这个时代的“星青年”必须践行的指导思想。
被邓小平同志寄予厚望的那一批“八十年代的新一辈”青年,成为了改革开放初始时代的有生力量,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敢者,是埋头苦干的拓荒者,他们发挥出了作为那个时代有生力量的重要作用。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佼佼者成为了当前党和国家政治领导的中坚力量,成为了教育、科技、医疗、经济、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
(三)江泽民——“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1、青年要经历挫折的磨练
江泽民同志指出:“青年要经受必要的锻炼。一个人一辈子一帆风顺是没有的。经过一定的坎坷曲折,对自己的成长也并非坏事。”青年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应该经历挫折磨练的阶段,青年有理想、有冲劲,但大多数人对客观规律的把握还是显得比较稚嫩,没有经历过太多试错的过程,因而不知道自己的主观思维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差距。这个过程是青年成长的分水岭,能够经受住考验,不断地通过反省、纠错、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实现螺旋式上升的自我价值提升的青年,未来必将更快地成长,更快地进入自身发展的快车道,更早地承担起自己所处时代的历史使命。不能顺利通过这一过程的磨练而提升自身价值的青年,一生恐将碌碌无为,成为时代的过客。
2、青年要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青年历经学习的过程与挫折的磨练都是为了不断地提升自身价值,而自身价值的释放程度取决于其与党和人民的需要的匹配程度。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做的所有工作都围绕着人民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展开。党通过“实事求是”的认知方法,通过实践检验找到了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的发展道路,党领导人民在这条大道上阔步前进,就是走在人类发展的正道之上。一个人价值的释放只有与客观规律相符合才能实现其最大的价值贡献和个人综合价值(包括社会价值、精神价值和财富价值)回报的最大化。因此,青年只有把自己的价值与党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相匹配才能实现个人人生综合价值的最大化。
在江泽民同志引领下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成为二十一世纪前十年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时代的有生力量,这一代青年才俊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时代贡献,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四)胡锦涛——“当代青年无比幸运又责任重大”
1、青年的幸运
经过了本世纪最初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提升,各方面的条件都比之前几个时代好了很多,因此说2010年代的青年是幸运一代,他们开始就业的年代,正是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的基础上,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冲击的时期,给广大青年提供了大量机遇。不过,与此同时,西方传入的颓废文化、各种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各种钻营投机的思想也在侵蚀着青年的身心健康。面对这样的局面,胡锦涛同志“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为一些处在迷茫中的青年人廓清了思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引导优秀的青年回归到踏实做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自身价值从而实现自身综合价值的正确道路上来。
2、青年的责任
胡锦涛同志教导广大青年:“要在党的领导下,以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在那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需要那个时代的优秀青年勇敢承担起社会发展赋予青年的责任。这一批优秀青年,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他们在前辈的带领下,出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2012年至2022年这十年中,中国的GDP总量整整翻了十倍,优秀青年为此体现的价值与贡献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胡锦涛同志寄予厚望的那一代优秀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有生力量的作用。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在社会各个领域已经崭露头角,逐渐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职责,未来十年中他们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五)习近平——“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1、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讲:“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精神的引领作用是青年前进的内生动力,没有自身的积极向上精神,在前进道路上遇到各种艰难险阻时就会退缩、彷徨甚至躺平。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是符合历史规律的,最终的成果是必然的,但是前进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广大青年来说,更是会遇到各种之前难以想象的困难,但这些困难也正是磨砺广大青年的磨刀石,是广大青年实现自身成长与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必须要通过的考验,强大的精神引领正是通过这些考验的关键性因素。
2、正确认识客观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人类想做好任何事都建立在准确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只有顺应客观规律做事才能顺风顺水。人能准确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是自身的主观思维与客观规律相符合,具体体现在毛主席在《实践论》中的精辟解析中。人类能够良好的生存与顺利的发展的基本逻辑是主观合于客观,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的精华。理想信念是人的主观思维对客观进行认知后产生的对未来认知的一种反映,它只有与已被证明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历史规律和中国国情相符合才能把人的精神力量的根基牢牢扎在最坚实的基础之上,才能让理想信念发挥出最大的精神引领的作用。
3、成为实干家
邓小平同志已经指出了理想和现实的“大”与“小”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理想信念与实践的关系,他的亲身体会就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他还特别强调了要“知行合一”,指出了认知与实践之间相互促进,持续提升的关系。广大青年要依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让主观意识合于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树立坚定的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的理想和社会主义事业必然成功的信念,并在这一精神力量的引领之下,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自身的主观认知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不断地修正自身主观偏离客观规律的因素,逐渐的将“知”与“行”融为一体,成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实干家。
三、“星青年”——伟大复兴新征程上一支踔厉奋发的有生力量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习近平总书记教导广大青年,青年人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不能“隔江犹唱后庭花”。“星青年”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是继承了历代优秀青年的核心要素并融入了当代特征的一代;是赶上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智慧助力的一代;是这个时代中德才兼备、一专多能,具备“信念坚定、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合作共享、内圣外王、善作善成”基本素养的优秀青年的代表。
从现在开始到2035年将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道路上最为关键的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国将在诸多领域成为世界的引领者,在此过程中将会出现波澜壮阔、豪情激荡的景象,会有各种各样的机遇与考验等待着“星青年”。“星青年”赶上了这个中华文明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机遇期,也具备了参与其中的资本。
“星青年”们,已经做好了准备,整装待发,要开拓创新,勇做时代弄潮儿。争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做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星青年”的力量已经汇聚到中华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他们必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一带一路沿线的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带动商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蓬勃发展,这一巨大的经济增长新引擎需要大量的有生力量参与其中。
国内循环的产业关键堵点正在被一个一个的解决,这一过程中必然诞生众多占据产业链和价值链制高点的产业集群,“星青年”们将成为发展这些产业集群的主力。
在国内循环逐步畅通的基础上,国内国际双循环驱动的格局逐渐形成,经受了国内循环洗礼的“星青年”,必然成为中国产业国际布局中的重要力量,到那时,众多的“星青年”将走出国门,闪耀全世界。
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星青年”应该心怀“国之大者”,把青春融入时代主潮,用持之以恒的奋斗证明青年的力量。绽放吧!“星青年”!你们的使命已经确定,你们的任务已经在肩,你们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有生力量。
- 上一篇:无
- 下一篇:星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