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日期:2023-10-24 浏览次数:17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中文化育人是学校一种基本的育人方式。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有其特殊性,针对新形势,学院提出星青年文化育人的学校总体建设目标,确立了“一体两翼”战略,即确立了以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一体,以文化传承、专业理论及技能学习为两翼(如图1所示)的星青年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图1 高职学校文化育人模式
一、通过“一个中心”、“六个结合”,创新高职文化育人的模式
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自将文化育人作为学校建设目标以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強基固本、立德树人为宗旨,着力构建文化育人体系机制,打造“一个中心”,即安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推行“六个结合”,即“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学习中国革命史相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明确三大特性(时代性、创新性、体系性),实行全员覆盖、加强研究研讨,探索产学研结合,将党史国事、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育人因素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高职文化育人模式。
二、通过思想价值引领,提升了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
如图2所示,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其在中等教育阶段学习动机薄弱、学习习惯有待改进,进而引发其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中其理想信念也会面临新问题。学院在顶层设计下,通过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活动、主题教育等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自2009年以来,学院每年开展纪念五四活动,开展“强国之路,青春使命”、“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等系列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史宣讲、红歌合唱、主题演讲党史学习教育。学院精选金寨红军广场等作为师生学党史、悟思想、学楷模、强信念的重要思政课校外基地,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学院按照三年六学期学段进程,设计开展“爱国、守纪、勤学、感恩、诚信、笃行、敬业”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世界胸怀,激励学生爱党爱国、坚守理想、守纪好学、艰苦奋斗、诚实做人、学会感恩、爱岗敬业。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理想信念。
图2 文化育人模式下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的提升
三、通过“双堂”融合,树立了高职学生的职业认同
在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下,学院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作为提升学生职业认同的基本路径。具体来说:
图3 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认同路径
1.夯实第一课堂主阵地,将文化育人课程与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
学院优化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将传统文化课程化,纳入教学体系。开设传统文化系列选修课程,比如: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中国传统文化漫谈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等课程;开展众多活动,培养学生能够展示一次精彩演讲、诵读两部经典著作、参与“策划一次活动、开展一次志愿服务、申领一个创业项目、设计一份商业计划书”四类实践,具备“心态、时间、学习、目标、行动”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以专业建设为纽带,植入职业文化;以职业素质课程为基础,嵌入职业文化;以实习实训为载体,浸润职业文化;以技能大赛为抓手,感悟职业文化。系统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
2.推行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力
学校出台《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实施办法》,大力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点亮心灯”行动、学雷锋系列活动、顶岗实习和创业实践活动。“星青年服务团”多次作为省内唯一一所专科院校服务全国两会、世博会、国际徽商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重大赛会。学院与国家双创委、中国中小微企业联盟、企业家协会深度合作,创设双创俱乐部、商道特训营,举办企业家进校园活动,组织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双创大赛,着力提升学生双创意识与能力。
四、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开展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模式及实践探索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
图4 高职学校文化育人中的问题
(1)在理念层面,高职院校普遍认识到文化育人的价值,但理解尚偏于形式化、表面化。
(2)在实践层面,高职院校普遍致力于文化育人,但如何操作尚未找到有效抓手。
(3)在队伍层面,高职院校缺少专业、精干的师资队伍,整体研究力量也相对薄弱。
(4)在载体层面,高职院校能认识文化育人需多样化传播,但呈现形式较为陈旧。
2.解决教学问题方法
(1)加强学习,强化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学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动员师生参与讨论学校文化育人的理念、原则、路径,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学院智库力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符合学校特色的高职学校文化育人模式,加强学习,凝练力量,强化顶层设计,全校一盘棋地构建育人模式。
(2)搭建平台,明确实践育人渠道。针对实践层面抓手较少的问题,学院通过分门别类地构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育人渠道。
在物质文化方面,强化环境育人功能。建设茶艺室、国学堂、礼乐堂、书艺堂、形体房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精选金寨红军广场等作为师生学党史、悟思想、学楷模、强信念的重要思政课校外基地,每学期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创设江淮人文大讲堂、道德讲堂、党建文化广场、“星青年”文化广场、“六艺”堂等。以“美化、绿化、亮化”三化环境建设为目标,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校园景观,丰富校园的景观内涵和文化,倡导低碳生活,节能降耗,建成“绿树成荫、房在树下、人在林中、生态环保”的幸福美好校园。让学生置身于不同环境文化之中,耳濡目染,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在制度文化方面,编印了《学院制度汇编》,并注重制度设计的创新,体现制度建设的规范性、约束性、导向性、人文性和激励性。学院加强第二课堂方面的制度建设,将其纳入学分管理。自2009年以来,学院每年开展纪念五四活动,开展“强国之路,青春使命”、“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党史宣讲、红歌合唱、主题演讲党史学习教育。学院按照三年六学期学段进程,设计开展“爱国、守纪、勤学、感恩、诚信、笃行、敬业”主题教育。同时发挥网络等传播渠道,推出了《微国学•每日一句》栏目,由校园广播播出和网站发布,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绿海特色的有力举措。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每周升旗仪式上,师生齐声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展“日行一善”、“与圣贤为友,同经典同行”、“十大孝星评比”、“幸福校园建设”等活动以及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节目展演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讨会、论坛等。
图5 解决高职院校文化育人问题的方法
在精神文化方面,制定了《学院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汇编》,凝练“一训三风”、愿景、使命、价值观、教师宣言、学生宣言、“星青年”行动纲领等,编印了《星青年文化手册》、《哲学文化手册》等,拍摄制作学院宣传片、《为职教礼赞,立星青年誓言》专题片,形成了办学育人的思想理念体系,作为学院精神文化的灵魂。深化服务文化的育人作用,全院团员青年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周”活动,弘扬敬老爱老精神、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积极配合合肥市中博会的召开,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迎中博,告别陋习,文明出行”;自发组织小分队在学院周边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活动以及治安执勤活动;每到周末便举办“安全出行”活动,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超过20万毫升。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另外,还积极参与了安徽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发挥主渠道作用,出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活动,推行“小班制、互动性、实践化、互联网+思政”模式,开展课程思政精品课、示范课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育人元素,编制《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案例精选》等。
(3)整合资源,强化育人队伍建设。学校充分发挥外引内培作用,强化文化育人资源建设,牵头成立安徽省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联盟、安徽省红色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等专门文化机构,吸纳了了一批专家、学者并发挥其研究指导作用,经常性地邀请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授课,并合作出版相关教材(如学院陈孝云董事长编写主持《儒家经典选读》等),有效促进了文化育人师资队伍建设,为文化育人提供强大师资保障。
(4)丰富形式,形成立体育人载体。学院创设江淮人文大讲堂、道德讲堂、党建文化广场、“星青年”文化广场、“六艺”堂、双创俱乐部等育人载体。重点打造“12345”工程,即培养学生能够展示一次精彩演讲、诵读两部经典著作、善跳三支企业舞蹈,参与“策划一次活动、开展一次志愿服务、申领一个创业项目、设计一份商业计划书”四类实践。学院一直坚持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设传统文化大讲堂,每一届大一新生入学后,都要聆听一场“百善孝为先”的主题报告,以唤醒学生的孝心,激发其责任心、进取心和感恩心。学院“江淮人文大讲堂”先后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清华大学张国刚教授、北京大学李茂春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方尔加教授、南开大学齐善鸿教授等担纲主讲。
五、星青年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1.强化顶层设计,系统性构建学校文化育人主渠道
学校强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发挥学院党委领导的统筹指导作用,多次召开论证研讨会,系统性地构建学校文化育人主渠道。其中,牢牢紧扣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明确文化育人过程中“六个结合”、“三个特性”、全员覆盖、加强研讨、与产学研结合等途径,初步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模式。
2.完善丰富文化建设内涵,全面性发挥多元文化的育人作用
通过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创新,构建以《学院教育思想与办学理念》为基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顶梁,以、技能文化、工匠文化、双创文化、星巴文化、君子文化、“十德”文化、“星青年”文化等为支柱的学院文化大厦。
3.增强文化育人的针对性
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办学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厚植技能文化、工匠文化、职业文化、双创文化;注重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从儒家文化中萃取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仁爱为本的社会关爱精神、注重道德修养的人文精神。在“君子之道、君子之术、君子之美、君子之能、君子之行”五个维度上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成效,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4.搭建成长平台,全局性培养学习文化育人的师资
学校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在学校文化育人的引领作用,柔性引进多名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团队成立,与其他高职院校一起,牵头成立安徽省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联盟、安徽省红色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等专门平台;选派思政部、国学社指导教师到南京诚明书院学习培训,并将该书院作为“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基地”。全局性、系统性培养教师的文化育人本领,定期为学生开展相关讲座,帮助教师理清文化的要求、路径和改进策略,显著地提升学院和教师的文化育人本领。
5.丰富育人载体,全方位培植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
本育人模式中,除了加强文化育人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的育人载体,还积极通过第二课堂建设,创建了丰富育人载体,构建了丰富的育人载体,开展物质、精神、制度等多方面的文化建设,如“星青年说”“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其纳入学分制管理,全方位培植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